2012年是“十二五”的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运行成本上扬,用工荒、融资难、税赋高、缺资金、缺技术和缺人才的叠加,对企业形成了不小冲击。在严峻形势挑战下,各级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围绕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目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事业开拓了新局面。
乡镇企业转型提升取得新突破
全国乡镇企业积极调整结构,取得了平稳发展,预计总产值达到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同时,乡镇企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转型趋势非常明显,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在乡镇企业总产值中,农产品加工业和以休闲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均达到四分之一左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上升了0.63个百分点,在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30%以上。
一年来,各地以转型提升为核心,各具特色推动发展。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大做强高成长性企业;山东、湖北等省着力打造特色板块经济,园区经济比重进一步扩大;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北京、天津、重庆等市扩大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培育发展农商直供和楼宇经济等新增长点;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在淘汰过剩产能过程中,引导企业转向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涉农产业;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积极引导农民创办、领办“离土不脱农”的小微企业,促进了农民就地就业。
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农产品加工业继续高速增长,巩固了企稳回升的基础和好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预计可达15万亿元,增长达到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9︰1。山东、江苏、河南三省继续位居全国三甲,青海、天津、湖北、甘肃、江西五省市位列全国增速前五名。
一年来,全系统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突出关键环节,加快主体培育,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行业指导,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甘肃、内蒙古、吉林等12省区实施,实现了奖补设施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在河南、山西等4省区启动试点,现代主食消费理念和主食加工业发展氛围正在形成,行业领军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比超过95%。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逐步实现由“建平台”向“用平台”的转变,在“产学研用”结合、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推广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产品加工业监测预警工作基本实现了对重点行业、重点品种和热点事件的全覆盖、全跟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湖南、海南、新疆等省区开展的区域性市场推介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了精品展会。
休闲农业规范提高打造新亮点
在消费需求拉动和各级主管部门强力推动下,休闲农业发展继续提速。预计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
一年来,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坚持以规范提高为重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推动发展,着力整合多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在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内涵提升、氛围营造、领域拓展等方面打造新亮点。四川、江西出台了省一级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市量化了休闲农业各项指标,列入都市农业发展考核体系;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广西、湖南等省区坚持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特色山水为依托、特色文化为内涵的发展思路,着力完善产业的功能;海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注重生态优势、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整合,全力培育产业特色。
通过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一大批理念新、标准高、服务好、示范带动强的休闲农业聚集区初具规模,休闲农业在农民就业增收、拓展农业功能以及满足消费需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